和治友德:國醫大師說養生——樂觀心態 精神調養
和治友德:國醫大師說養生——樂觀心態 精神調養 时间:2025-07-05 08:24:16
⠣和治友德公司全球健康推廣顧問、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在前篇已論及,腎是人體生命之本,為髒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在整個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精神調養則是養腎益腎的重要環節。 本篇,張大寧大師將從保持情緒平和、陶冶情操、樂觀情緒,精神調整等方麵,講解如何通過積極開朗的情誌活動,通過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來達到“養腎護腎、防病長壽”的目的。
七情與身體健康
中醫將人的精神、情緒變化概括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誌變化。《黃帝內經》原本提出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畏”八種情緒,後世認為“恐與畏同類”,故成為今日“七情”之說。七情大致概括了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本能反映和表現的基本情緒,一般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情誌活動,是以髒腑中的氣血陰陽精氣為物質基礎的,七情與五髒有著直接的、密切的關係,《素問ⷥ䩥 紀大論》指出,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肝在誌為怒,心在誌為喜,脾在誌為思,肺在誌為憂,腎在誌為恐。”正常的七情,並不致病,但突然的、強烈的,或長期持久的情誌刺激,則會超出一個人能適應的能力或耐受程度,則會導致髒腑經絡的功能紊亂,氣血運行失常,從而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協調,成為致病因素,中醫稱為“內傷七情”,屬於致病因素中的“內因”。 盡管中醫學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五誌傷五髒”的說法,但曆代醫家大都認為“五誌過度皆可傷腎”,均可影響人體體內氣機升降、血運暢通和腎中精氣的旺盛,從而使腎髒致病。所以保持情緒的平和,注意精神的調養,是腎的保健、養生防病,乃至長壽的重要一環。精神因素與人的壽命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大量、長期的“流調”顯示,與運動因素、基因因素相比,根本影響人平均壽命的是精神因素。精神平和、情緒和緩的人平均壽命較長;反之,情緒波動很大,忽高忽低或長期抑鬱、長期鬱悶的人,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影響壽命。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長期精神抑鬱的人,癌症發病率,尤其是消化係統癌症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 張大寧大師在臨床上見過不少患乳房良性腫瘤的婦女,情緒開朗,心情舒暢,幾十年過來,仍然沒有變化,而有的婦女長期精神抑鬱、悶悶不樂,五六年過來,良性腫瘤就癌變了。一些食道癌的患者,往往在患病前有一段長期鬱悶的曆史。《內經》所謂“膈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異常的情誌活動是通過神經—內分泌功能的紊亂和機體免疫功能的降低而促進癌症的發生或惡化的;反之,積極開朗的情誌活動則能預防癌症的發生或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命。 所以,良好的情緒、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有助養腎保健、有助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素問ⷩ𝦇象大論》上說“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誌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一個人如果能始終保持安定清靜的狀態,心情舒暢,心境坦然,不貪欲妄想,多做些諸如繪畫、書法、音樂、下棋、旅遊等有趣味、有意義的活動,陶冶情操,修性怡神,則可達到養腎護腎、防病長壽的目的。兩位百歲老人的小故事
20世紀80年代初,張大寧大師曾搞過一次天津市長壽老人健康、心理、社會的綜合情況調查,其中兩位百歲老人的案例張大師印象深刻。 一位王氏老太太101歲,受家境條件所限吃的很差,幾乎每日三餐都是半個饅頭和一杯白水,很少有菜吃;由於忙於生計,兒子孫女送完飯就忙著離開,平日也沒人陪她聊天。在這麽差的條件下,體檢結果顯示她的身體幾乎一切正常。有一天張大寧教授看望老人時,她突然很嚴肅地問“你是不是覺得我的孩子都不孝順?”張大師忙說“沒有、沒有,他們很孝順。”老人接著說“張大夫,你對我很好,但如果我讓你每天三次給我送饅頭和水,可能也做不到吧!”簡單的話語頓時讓張大師感到震撼。同樣一件事,看好是它,看壞也是它。如果老人天天想“吃這種飯太難了”,心情一定會很鬱悶、很痛苦,反過來她想“到這麽大年紀,每天還能保證有兒女三頓送飯、送水,伺候大小便,很不錯了”,那她就活得快樂開心。這種樂觀開心就是一種腎的保健,可見精神調養是養腎保腎的重要一環。這位老太太一直活到105歲才仙逝。 還有一位百歲的劉氏老太太,雙目失明30多年,平時和兒子一大家人一起住,兩間臥室都沒有老人的份兒,平日住在屋內狹長過道的窄小木床上。雖然看不見,但是她能熟練地屋內走動,知道廚房、廁所和房間裏的每一個房門,每日能自主活動。老人表示,住在臥室也好,住在過道也好,對於盲人來說,大房小房和過道都一樣,一百多歲的人能有人給做飯洗衣,已經很滿足了。張大寧大師再次感悟到,精神調養對人體的影響是巨大的。 總之,我們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緒舒暢,恬淡寧靜是腎保健的重要內容,《內經》上也提示了“恬淡虛無”的保腎養生思想,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國醫大師張大寧簡介
中醫腎病學奠基人 中央文史館館員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共政策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改革發展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 中醫腎病學國家授銜專家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會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全國中醫腎病學會主任委員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首席專家 天津市中醫藥學會會長 “張大寧星”命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