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重點支持就業容量大的行業領域、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促就業、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等一係列“惠民生”舉措。麵對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1222萬人的就業壓力,代表委員聚焦就業矛盾多維度破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眾議:
因時製宜、因地製宜完善退休製度
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再創曆史新高。這一龐大的畢業生群體湧入就業市場,將加劇就業競爭的壓力。同時,一些崗位需要加快迭代,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補充。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眾議建議,為切實緩解就業矛盾,應“盡快推行允許自願且符合退休年齡條件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辦理退休,為年輕人就業創造更多、更好的機會”。
陳眾議認為,“要切實緩解就業矛盾,因時製宜、因地製宜完善退休製度”。
他表示,以目前的就業市場和高速發展的生產力水平計,應允許自願且符合退休條件(繳齊或補齊五險一金)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辦理退休,為年輕人就業創造更多、更好的機會,為社會和諧進步奠定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餘興安:
利用好數字平台促進青年精準就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餘興安指出,當前,青年群體就業出現一些新情況。一方麵,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另一方麵,青年群體從業觀念發生變化,部分青年就業選擇從生存導向轉向發展導向,多元化、個性化、興趣化成為年輕人擇業新選項,解決青年就業往往需要匹配更多元的崗位。因此,新職業成為我國就業市場上不可小覷的新需求,也成為青年群體就業的重要方向。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新職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報告》顯示,一家短視頻平台直播生態孕育產生了174個新職業,成為青年就業的“新藍海”和“蓄水池”。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的新職業成為我國就業市場上不可小覷的一部分,也成為青年群體就業的重要方向。
以短視頻直播平台為例,其直接催生了網絡主播、互聯網營銷師、直播招聘師、生活服務體驗員、選品師等174個新職業。調研顯示,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技能型新職業最受青年青睞,近八成新職業青年通過短視頻直播平台實現就業創業。餘興安表示,“我認為,依托新興數字平台,吸引更多年輕人實現多元化、精準化就業創業,是緩解當代青年‘就業難’的有效途徑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
給予靈活就業群體自由選擇權
外賣平台宣布給騎手繳社保後,各種聲音持續不斷。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充分調查後認為,靈活就業群體應該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關於新就業群體,特別是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陸銘建議:第一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係,主要指養老保障;第二要加快外來人口在工作所在地的市民化進程。
按照目前的製度,社保需跟隨工作城市轉移,“如果不是在第一個工作地繳納社保累積到15年以上的話,社保要做轉接,而跨地區轉接時需要關閉舊賬戶,重開新賬戶。這個過程中,原本工作地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錢不能全額帶走,這對個人來說就有損失”。
如何降低損失、提高社保繳納積極性?陸銘指出,要麽在全國統一大市場裏推進社保一體化,保證跨地區轉接時沒有損失;要麽讓外來人口變成本地市民,個體長期在一個地方定居的話,繳納社保的意願會更強。
他認為,靈活就業群體應該有自由選擇,願意交的提供條件,不願意交的就拿更多現金,“你要相信,每個人作出的選擇是對自己更加有利的”。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
修改相關法律納入反就業歧視
“35歲現象”不是一個新話題,如今在我國就業市場上,35歲限製入職現象依然存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表示,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學曆歧視等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在國家已經明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案並付諸實施後,年齡歧視更對勞動者就業權益造成直接損害。
眼下,從各類招聘信息來看,年齡成了用人單位可隨意設定限製的指標。有的單位甚至根據學曆分段設置了32歲、30歲、27歲等限製條件。以招聘教師為例,一些高校與研究機構對博士畢業生設定了“35歲以內”的限製性條件,這不僅嚴重背離了公平就業的積極就業政策導向,也使得有些青年學子不得不連貫升學,令一批優秀青年學子因年齡限製無法找到稱心工作,造成人才資源浪費,加劇就業結構性矛盾。
鄭功成認為,35歲限製入職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主管部門應進行有效幹預。在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延長、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大背景下,就業領域年齡歧視現象的泛濫及其不良效應日益凸顯,要盡快遏製就業年齡歧視現象持續的勢頭,製定糾正這一嚴重損害高質量就業問題的時間表與路線圖。
他建議,相關主管部門清理原有的帶有年齡歧視的政策性文件,製定專項行動方案,營造不因年齡影響平等就業、公平就業的政策環境。國家應當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在糾正各類就業歧視現象特別是年齡歧視現象中發揮帶頭作用,並接受社會監督。相關主管部門應當開通就業年齡歧視的申訴途徑,建立相應處理機製。同時,建立就業歧視公益訴訟製度。
此外,要督促用人單位避免在招聘公告中隨意設置年齡等限製性條件,對拒不糾正的單位,應在相關政策上予以懲戒。
鄭功成還建議,修改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將反就業歧視納入其中,對就業歧視現象給予明確、清晰的法律規製。
“平等就業是建設公正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勞動者參與公平競爭的前提,應當成為衡量就業質量、實現高質量就業的核心指標。”鄭功成說,應鼓勵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各類人才脫穎而出。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