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統計局:7月PPI同比下降2.3% 環比下降0.3%|價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 ...
這裏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曆史研究所。
我們大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千奇百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無數神奇景觀,高山峽穀,溶洞暗河,山可為林,水能為玉。老張曾走過各種大山,探尋過無數溶洞、天坑,自然原始的奇妙景觀令人驚歎,不過那些隻是純粹的自然資源,缺少了一些人文故事。今天老張要給大家介紹一處獨特的山洞,為什麽說它獨特呢?曆史上曾經有三位閩王和這個山洞有淵源,名字也很高大上,叫“皇帝洞”。
皇帝洞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北部的大山中,嚴格來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洞,而是一處幽深、神秘的大峽穀。這片峽穀處於福州北部的連江縣和羅源縣交界處,距離福州市區四十五公裏,現在已經建為集自然資源和人文曆史於一身的著名旅遊景區,景區麵積達一萬兩千多畝,屬壽山國家級礦山公園的一部分。
閩王與皇帝洞
皇帝洞景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易守難攻的地形,在古代曾是福建的北部門戶,入閩的南北交通要道,戰略要地,曆史上從戰國到明末清初有三位閩王因為戰爭從這裏進入福建,所以叫皇帝洞。第一位是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的後裔無諸,因越國被楚國瓦解帶領部分越人逃至福建,和本地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後來在秦末漢初輔佐劉邦有功被封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定都福州。
第二位閩王是在唐朝末期五代十國戰亂紛爭的時候從皇帝洞進福建,這位閩王叫王審知,他當時統一了福建,將福建治理得井然有序,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為後人稱頌。第三位閩王則是明末清初逃到福建的朱元璋九世孫朱聿鍵,作為明朝的沒落皇族他也在福州稱帝,改福建為“福京”,福州叫天興府,短暫地過了一把“皇帝隱”。
三位閩王在皇帝洞都化險為夷,留下足跡,也給皇帝洞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傳奇故事和文化古跡,閩王閣、釣魚台、逍遙亭、玄武祭天台、玄帝廟等等,讓人心跳的獨木橋、天門橋,飛流瀑布、樹洞岩峰、懸崖陡梯、涓涓細流、蘭桂飄香,各種驚險刺激和幽穀怡情在大峽穀內都可以體驗到,其樂無窮。
佘鄉風情
在皇帝洞景區還居住著中國一個獨特的民族,佘族,形成了極具風情的佘族文化景區。說起這裏的佘族居民,和第二位閩王有關係。佘族的原始居住地和民族發祥地是廣東潮州的鳳凰山,後來因為戰亂往福建、浙江、江西和安徽等地遷徙,而遷到福建的這批佘民就是在閩王王審知的帶領下沿水路來到皇帝洞一帶定居,發展到現在就成為了獨具特色的佘族文化聚集地。
曆史上的佘族主要有盤、藍、雷、鍾四大姓氏,由閩王引導到皇帝洞地區的佘民大約三百六十餘人,主要定居在現在的日溪鄉和小滄鄉,還曾出過一家藍姓望族,現在還保存有他們家的古老大宅。佘族有自己的圖騰和文化傳承,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每一個家族有一根祖傳的祖杖,祖杖雕刻龍頭,是佘族圖騰的主要標誌。佘族也有自己的語言,稱為佘語,唱佘歌,佘歌還是潮州歌謠發展的源泉。
玄帝廟
當年王審知帶領佘族人民進入福建後,開始主要是平定福建境內的戰亂,待戰事平息統一福建後就令佘民在皇帝洞地區定居,守土開荒、安居樂業。後來佘民感念王審知“玄心昭日月,帝德定乾坤”的仁山智水的胸懷,為閩王的北方信仰玄帝建廟,就為玄帝廟,這個地方也稱玄帝洞,隻是後來因為口音的誤差傳成了皇帝洞,因此皇帝洞以前是叫玄帝洞的。
壽山石古礦洞
中國傳統文化中書法繪畫藝術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而在書法繪畫中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印章,印章主要的材料是玉石、壽山石等,皇帝洞景區內就有一處壽山石古礦洞。這處礦洞是古代開采壽山石遺留下來的,位於壽山鄉壽山村,很明顯這個名字應該也是古代因壽山石礦而來。
壽山石古礦洞深度達到三百多米,洞內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因礦石的位置自然變化,猶如地下迷宮,在古代沒有什麽先進開采設備的情況下,全靠人力開采,可以想象當時的艱難程度。壽山石作為製印石材的一種在古代也屬高檔物品,隻有達官顯貴才用得起,現在的壽山石也是價格不菲的。
狀元廊橋
皇帝洞景區內保存著一座造型獨特的木質古橋,也是一座廊橋,類似的橋在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比較常見,也叫風雨橋,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能夠保存下來的都是不可複製的文化瑰寶和古建築藝術品。這座百年古橋也叫狀元橋、狀元廊橋、多橋亭,傳說是一位佘族雷姓書生高中狀元後所建。
據橋頭所立兩塊石碑的碑文記載,現存的狀元廊橋建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距今兩百多年,在皇帝洞景區的店阪村,因此也叫店阪橋。古橋建築結構精巧,兩端樣式如牌坊,橫梁上楷書寫有“大清嘉慶十陸年辛未”,整座廊橋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和研究價值,是橋梁中珍貴的古建築藝術品。
皇帝洞景區還有很多神秘的遺跡和自然美景,等著你前去欣賞和探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曆史文化研究者,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我,共同交流,不吝賜教!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